首页-->政务公开-->业务专栏-->“三支一扶”专栏-->典型风采
服务基层 绽放最美青春
 
    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时间:2019-10-21 16:53:26      浏览 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扎根基层、投身农村的抉择恍如昨日,服务群众、奉献青春的初心始终无移。我来自于洛阳市孟津县城关镇人民政府,现担任城关镇文化教育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基层工作经历和感受。

20147月,我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和当时一大批胸怀崇高理想、立志建功立业的高校毕业生们一起,通过了河南省“三支一扶”志愿服务人才选拔,同年8月到孟津县城关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正式上岗,开启了我服务基层的光荣历程。匆匆五年一晃而过,其中的苦辣酸甜却镌刻在我的脑海,转化为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令我受用终生。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几点我在基层的工作感悟。

一、坚定的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先决条件

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坎坷和波折才是加速成熟的催化剂。如果无法躲避生活给予的狂风暴雨,那么就胸怀必胜的勇气顶风前行。

伴随着社会角色由学生到职工的转变,属于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系列考验接踵而来。和大部分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一样,作为初入职场的菜鸟,在进入农业服务中心工作的初期,种种的不适应不断叠加着内心的挫败感。一边是对陌生的外界环境、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无法融入,另一边是肤浅的知识储备、生疏的业务技能和学用脱节、眼高手低引发的无措和焦虑,特别是在学校时的出类拔萃和在职场中的碌碌无为造成的两种截然不同心境的对比,昔日“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宏伟抱负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很容易就变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自我否定。

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有句名言,“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作为成长于新时代思想教育熏陶下的优秀毕业生,我们从来不缺乏克服困难的智慧,能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只看你有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如果造成困难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那我们就来调整自己。我曾多次鼓励我自己,环境是能够适应的,多接触就会融入;习惯是能够养成的,多培养就会形成;友情是能够建立的,多维系就能成知己,以此做好情绪调解。为了快速弥补自己知识漏洞、迅速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我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向办公室懂业务有经验的前辈们请教,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了大量相关文献和视频进行学习,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力求学懂弄透。

在领导同事的帮助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下,我快速掌握了农业服务中心各项业务事务的办理流程和数据指标的采集方法,积累了常规问题的应对经验,在较短时间内做到能岗相适,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20168月我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正式入编孟津县城关镇农业服务中心,并提拔为副主任,职务的提升不仅是组织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我责任担当站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我只有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立志做好基层工作,方能不负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初心。

二、忠诚于事业是完成一切任务的必备素质

“善莫大于作忠。”“忠”,就是忠诚,体现的是一种道德操守和政治素养。精益求精的态度来源于“忠”,勇于担当的责任来源于“忠”。“忠诚于事业”的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会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

20171月我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城关镇党政办担任宣传干事,负责撰写宣传通稿和采集政务活动照片和视频以及编发、管理“孟津城关”微信公众号。虽然在大学里学习的是理科,但对于文学的天赋还在,所以撰写宣传文稿对我而言问题不大,至于微信公众号的编发和管理,虽然从前没有接触过后台操作,但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教程,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百度来解决,感觉这个岗位应该可以胜任。

但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做好政务宣传工作并不容易。在拍摄照片时,特别是动态抓拍,时机很难把握。例如需要多位重要领导同框取景时,必须关注每位领导的神态和动作,如果采集到有领导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表情不自然的照片,那么就不能向外发布,因为不仅会给领导本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加违背政府宣传职务的初衷。为了克服难题,我潜心学习拍摄技术,努力提升拍照水平,在查阅大量摄影相关书籍的同时,并通过主管领导安排,多次邀请洛阳日报摄影记者梅占国老师到单位教授政务宣传照片的拍摄技巧及单反相机的使用和不同环境中参数设置,在遇到需要抓拍的情况下,我采用高速连拍模式,将重要时刻的每一个瞬间全部定格,选用照片时再精心挑选最出色的一张,虽然工作量比从前增加不少,但我镇的整体宣传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我管理微信公众号期间,城关镇发布的宣传信息及活动照片多次被县委宣传部采纳,我镇宣传工作考核也多次排名全县前列,受到县委宣传部领导的认可和表扬。

201712月,根据工作需要,领导安排我负责镇党委政府公文,俗称写材料。写材料在基层单位,可以说是一项“苦差事”, 不少乡镇干部宁愿“催粮收款,灭鼠打犬”,跑断腿办其他事情,也不愿意写材料。很多在党政办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没有几个材料不是熬更守夜、加班加点挤出来的,“笔杆子”不好做,因为想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材料,不仅要在内容上费心思,文章本身的选词用字也需要反复推敲。

举个例子来说,体制外的人可能搞不懂“加强”、“强化”、“进一步加强”、“加强和改进”这些细微的区别,但想要写好公文,就必须弄清这些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意思和程度。“加强”一般隐含着之前“不是很强”的意思;“强化”表示之前“有点强”,但还“不够强”;“进一步加强”则表示之前“加强”过,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说明之前的效果不够好,甚至个别地方不太妥当,需要作一些调整和改进……想要掌握这些,就需要你像唐朝诗人贾岛斟酌“僧敲月下门”诗句中的“敲”字到底是“推”好,还是用“敲”好的精神去细细品味,反复咀嚼。

当然写材料虽然辛苦,但是当你真正从事材料这一行,你会发现,完成一篇出色文稿的“成就感”,是你做其他任何一项工作都无法相比的。回顾五年来我在基层的经历,最令我自豪的成就,就莫过于完成了2个年度的乡镇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任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不逼你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你有多优秀”。现在在我办公室电脑中存档的这2篇全面体现出城关镇党委政府全年成绩,指明下年全镇发展道路的工作报告,每篇都是近十六、七页纸,万余字的篇幅,不管什么时候拿来重温,内心都是满满的自豪。

三、务实的作风是开展基层工作的决胜法宝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都是基层干部,基层干部身处执政最前端,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的各项部署要求,都需要通过我们传递到群众家家户户,因此在基层工作最需要的就是务实的作风。必须在作风上扎扎实实、工作中诚恳朴实,少些酸臭气、甩掉书生气,真正把身沉到基层,多接地气、多说群众话、多唠群众嗑。工作说了就办,定了就干,件件有着落,事事出成效。

脱贫攻坚战略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国农村实施的一项全局性战略。2016年以来,城关镇深入落实上级扶贫的决策部署,牵线搭桥,安排镇所有机关干部以及其他帮扶单位人员作为脱贫帮扶责任人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分包到户。3年来,我作为城关镇李家窑村包村干部及帮扶责任人,始终牢记党委政府嘱托,认真履行指导职责,切实履行帮扶义务,全村共计2979人贫困,已于去年实现脱贫1132人,今年10月拟脱贫1644人。

自分包李家窑村以来,我在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之余,坚持每周至少三次到村走访,深入贫困家庭与贫困户进行座谈,切实掌握了全村29户贫困户家庭人口的真实生活状况,在做好扶贫政策宣传的同时,也注意收集每户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及时向包村领导及镇扶贫办反映。2019721日,李家窑村贫困户李进安因外出忘记关火,墙纸被引燃后未能及时扑灭,致使居住的窑屋中一台老旧电视机、液化气罩、桌子、床和若干衣物用品等被烧毁,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消息后,我迅速赶到李进安家中现场查看情况,第一时间向包村领导及镇主要领导汇报了受灾情况,随后详细询问其具体损失进行登记,并进行了拍照取证。根据李进安家窑屋不能居住,平房漏雨需要修缮的实际情况,镇领导特事特办,立即批准了对其住宅实施“六改一增”改造,施工期间,我坚持每天前去查看工程进度,督促加快施工,确保汛期来临前李进安能够住进安全住房。

在全村动员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时,我与村里其他扶贫干部、村干部一起分组划片进行入户,积极宣传花椒种植的优越性、高回报以及镇里对花椒栽种实施补贴的政策,逐户了解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想法,并为群众进行答疑解惑,努力说服他们种植花椒。在入户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农户因为担忧花椒品质不好和对销售渠道、管护技术、收益等内容有顾虑而不愿尝试,在征得包村领导的同意后,我与村主要干部一起安排车辆,组织这些农户选派代表到镇杨庄村花椒产业示范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并邀请杨庄村已经种植花椒并产生收益的贫困户进行现场讲解,快速打消了他们的疑虑,加强了他们发展花椒种植的信心。截至目前,我村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完成花椒种植330余亩,预计几年后,这些花椒树将每年为我们村带来至少260万元的净收入。

基层的工作虽然是辛苦的,但也是非常充实和有意义的。李克强总理曾鼓励大学生,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最能锻练人。只有经历了基层的磨练,品味了基层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察到群众的疾苦,了解百姓的心声、了解民情,听到百姓的真实需要和反映的问题,才能才能真正为民谋幸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选择基层、奉献基层,我无怨无悔。基层虽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但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我们既然选择了“三支一扶”,就要把基层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一种追求,要打心眼里想干、愿干,也要充满信念、充满激情的干好,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追求不变,只要付出努力、洒下汗水,我们必然会收获出彩的明天。


 
   

 
访问量:
网站导航 主办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承办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09079694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9号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版权所有 @2010网站标识码:4100000037 技术支持:山谷网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