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业务专栏-->“三支一扶”专栏-->典型风采
发言材料2:新密市参加省三支一扶工作座谈发言材料(2017.12.7)
 
    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时间:2017-12-18 13:15:28      浏览 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典型报告发言材料2:优秀用人单位代表

 

     真情服务暖人心  三支一扶促就业

新密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周玉枝

             2017年12月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参加今天的会议,感谢省厅、市局领导给我们基层县(市)提供这样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得到检阅指导的机会。近几年,我们新密市“三支一扶”工作在省厅、市局的领导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落实“规定动作”为前提,以搞好管理服务为核心,以强化考核使用为手段,以发挥作用为目的,真正让“三支一扶”大学生“沉下去、干得好、稳得住”,为我市农村基层工作补充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生力量。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做以简要汇报。

     一、“三支一扶”计划实施情况

2006年国家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以来,我们新密市共接受“三支一扶”大学生90人。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2006至2010年)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47人,有10名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按照政策安置到我市事业单位工作,37人重新走上新的就业岗位;第二个五年计划(2011至2015年),共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34人,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有30人按照政策要求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工作,其中:1人考录到郑州港区公安分局工作,1人由于个人家庭原因放弃安置,2人自己创业。目前在岗的2016至2017年接受的两批有9人,其中支教2人,支医5人,就业和社会基层服务2人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妥善安排,才尽其用,使“三支一扶”大学生“沉下去”

  “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是:年轻有朝气、干事有激情,观念新、知识广、素质高。不足和劣势是:实践少、经验缺、办法不多、眼高手低、不接地气。如何让他们在基层农村这片土地上锻炼成长、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人岗相适,岗事相宜。按照每个大学生所学专业和服务类别,安排到对应或相近的工作岗位上。二是以人为本,合理分配。安置时从地域、环境、交通、人身安全等方面统筹考虑,将他们分配到交通、生活条件相对便利、基础设施较好的单位,使大学生一下去就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和关爱。三是扶上马,送一程。要求协调基层用人单位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实行“传、帮、带”,让他们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帮助其尽快熟悉基层、理清思路、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二)关心支持,全面提升,使“三支一扶”大学生“干得好”

  一是注重教育引导。围绕培育和弘扬“三支一扶”精神(即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甘于奉献的精神追求、锐意进取的创新激情),教育“三支一扶”大学生树牢政治意识、学习意识、为民意识、廉洁意识,戒骄戒躁,严于律己,勇于担当。二是强化技能培训。组织“三支一扶”人员,参加组织部、团市委、人社、农委、教育和卫生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使他们了解有关农村卫生、中小学教育、农业、就业现状和发展要求和市里的中心工作,掌握有关支医、支农、支教、扶贫、就业和社会基层服务的有关政策,提高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三是创新管理服务。运用“三位一体”联动管理模式,(“三支一扶”办公室主管,用人单位监管,学生内部互管);制定了《新密市“三支一扶”大学生考核办法》,实施“五个结合”,即通过日常巡查、年度考核、实地座谈、单位鉴定、集中综合测评五项措施,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服务业绩、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考评。创新服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搭建一个微信平台,组织一次登山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实施一次业务培训,开展一次走访慰问。2015年我们组织开展的“建设环保新密,三支一扶在行动”,这一做法得到《中国组织人事报》宣传推广。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提升了服务质量,增强了“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凝聚力和扎根基层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落实待遇,营造环境,使“三支一扶”大学生“稳得住”

一是生活待遇有保障。按要求、按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积极协调服务单位按月给予200—300元的工作补助,全部解决食宿问题。二是工作条件有保障。督促服务单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设施和经费,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锻炼成长。三是就业安置有保障。在我市编制、岗位紧缺的情况下,主动争取、积极协调,按照政策要求,对服务期满、符合安置条件的40名大学生,全部聘用到了事业单位,工资财政统发。兑现公开招聘考试加分政策(笔试原始成绩加5分),有8人考录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拓宽第一轮“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未安置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人才市场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先后有37人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三、工作成效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12年来,在我市服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基层磨砺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积累了经验和方法,提高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成长和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基层干群的广泛好评。有15人已走上中层岗位,9人被评为新密市优秀教师,7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作为一项“就业工程”、“民心工程”、“人才工程”, “三支一扶”计划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与就业方面发挥了导向作用,在缓解农村基层人才短缺方面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

(一)为基层农村输送“新鲜血液”。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部门急需高素质人才补充,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恰逢其时,农村基层单位普遍反映“三支一扶”大学生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适应快,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为我市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促进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2006年以来,分配到我市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按照政策要求基本实现全部安置,也正因为有好的政策、好的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转变就业观念。

(三)使大学生在基层锻炼中得到成长。“三支一扶” 给大学生就业、锻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平台,促进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对他们的使用上坚持充分信任,大胆放手,坚持培养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留住一个的原则,通过培养,涌现出了马青琳、王娜、陈果、陈欢等思想进步、政治成熟、综合素能强的同学。比如:2007年来我市支教服务的王娜同学,得知班里有个叫陈宁的17岁男孩,不幸得了白血病,但家里无钱医治。落实情况后,王娜第一时间向领导作了汇报,并在镇党委书记指示下连夜赶制专题片,通过电视台、电台向社会各界呼吁,短短两天就募集到善款30多万元。这些优秀的同学不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也在无形中为省、市“三支一扶”实施计划打出了“牌子”,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几点建议

1.加强职业教师招募力度,促使支教专业多样化;

2.拟定招募计划时,应考虑所学专业与服务岗位类别相一致或相近;

3.在拟定服务岗位总量时,要结合本地区的编制、岗位空缺情况,最好定向招募。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工作座谈会为契机,继续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学习借鉴典型的经验做法,进一步规范完善提升,把我市“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做的更好。

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访问量:
网站导航 主办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承办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09079694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9号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版权所有 @2010网站标识码:4100000037 技术支持:山谷网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