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高校毕业生管理服务工作在省厅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紧紧围绕“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谋求新突破”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三个突出”上下功夫,全力开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新局面。
一、突出政策先行,在引领上下功夫
在国家、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寻找切入点,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提供政策支撑。
(一)坚持站位全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把此项工作列为2018年度全市重点改革事项,由主管市长任改革事项牵头人,人社局做为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20多个市直委局全力配合,强力推进改革事项。先后三次调整工作思路,召开高校毕业生、市直委局、各县(市、区)座谈会3次,召开市直委局协调会5次,市委领导听取专题汇报3次,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提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形成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洛阳实际,从"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四个方面制定42条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为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
(二)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本着“不破不立,破立并举”的原则,为了切实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我们放宽了贫困地区招聘条件,突破了人员调动限制,扩大了教师直招范围,创新了乡(镇)事业单位招聘方式,降低了招聘开考比例,加大了小额贷款扶持力度等。这些举措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涵盖了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员流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贷款扶持、宣传奖励等多项内容,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撑。
(三)坚持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采取多种方式把利好政策和先进典型宣传出去。我们利用报纸宣传,在洛阳日报整版全文刊登《实施方案》,进行政策解读;我们利用网络宣传,通过人社局门户网站和各级政府官方网站、校园网站进行政策宣传;利用到驻洛高校调研、赴省外教师直招的机会进行现场宣传;利用召开各县(市、区)相关人员座谈会、培训会进一步动员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和政策解读,切实提高了社会关注度,打开了把热爱家乡、热爱洛阳的高校毕业生引进来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项目支撑,在实施上下功夫
加大服务基层项目统筹实施力度,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搭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合理有序流动的平台。
(一)“三支一扶”工作持续发力。洛阳市现有“三支一扶”服务人员139名,80%以上人员服务在乡镇一线,都在扶贫、党建、碧水蓝天、新农村建设等重要领域工作。全市“三支一扶”管理服务人员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协调最大限度的解决待遇问题;提前谋划编制、岗位,确保服务人员入职工作顺心、期满转编无忧;重视节日慰问和调研,体现各级的温暖,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平时搞好培训和宣传,提高素质,鼓舞士气,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孟津县为“三支一扶”人员落实了保险、公积金和乡镇补贴,建立了信息直通车,互通有无;汝阳县落实了精神文明奖、乡镇补贴;栾川县进行了岗位挖掘和多岗位锻炼,目前,形成了各县(市、区)都在搞创新、抓亮点、争人才的良好局面。2018年全市招募“三支一扶”人员80名,报名2993人,达到37.5:1,比2017年提高20%,流失率同比降低13%。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继续助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9家,2018年新增12家。为了助力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我们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挖掘基层企业的优质岗位,面向毕业生进行宣传和引进人才;要求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源把优秀的、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引回来;要求他们加强校企合作,把基层的适学学生培训好,把毕业的孩子安排好,做到一个良性循环;要求他们相互协助,共享资源,把好的岗位、好的人才,根据相互意愿,实现共赢目标。2018年在“春风行动”、“结对扶贫”、“校企合作”、“共同协作”、“培养与就业”等项目和方式上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三)“其他项目”招聘工作尽全力。“特岗教师”、“全科医生”、“公安辅警”、“事业单位人员”招录,我们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弘扬正能量;大力挖掘岗位、编制,提供招聘空间;降低开考比例,提高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解决绩效奖励、生活补助、社会保障待遇和落实周转房等措施,真正留住人才。通过一系列措施,招聘和留人的成功率同比上升了5个百分点,达到95%以上。在市直、各县(市、区)的事业单位招聘中,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人员还享受在总分的基础上加5分、10分,进一步体现了基层服务人员享受的优惠政策。
三、突出服务保障,在精准上下功夫
为了使高校毕业生能真正留得住、干得好,我们在挖掘硬件潜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
(一)积极协调,形成合力。注重与组织、编制、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在财政、编制、岗位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提保障。“三支一扶”管理服务经费、教师招聘经费、事业单位招聘经费、非编人员招募经费等都列入年度预算。在招录、转编过程中,实行编制岗位先行,为整个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培训,注重提升。为了使新入职人员尽快进入角色,我们认真组织入职培训,邀请党校教授、行业代表、业务精英、往届学长授课和交流工作体会。还针对一些特殊岗位人才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都能尽快的熟悉业务,提升自我,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工作中,积极提供培训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学方法、学技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行业能手,岗位标兵。同时要求各单位搭好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多岗位锻炼,尤其注重给基层新入职的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其尽快了解基层、熟悉基层、融入基层,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
(三)立足关爱,持续发展。工作中,注重调研,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各类人员的微信群,从关爱角度及时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和心理动向,做到有问必答,有困难必解决,有心理动向及时沟通,有好的待遇保障积极争取,努力成为他们心目中最想依靠的人。加强对县(市、区)、市直用人单位的监督,对于编制、岗位、待遇不按政策落实的进行督导,限期整改,全力给高校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核心动力。2019年,我们将在省厅的指导下,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取得新成绩。
2019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