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业务专栏-->“三支一扶”专栏-->服务经历
扎根基层书写青春 初心牢记梦想永存
 
    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时间:2018-12-04 11:06:29      浏览 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学们大家好:

感谢省三支一扶办公室提供的这个平台,让我有了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我叫苏涛,现工作于许昌市建安区将官池镇人民政府,任党政办公室主任。20117月,通过三支一扶考试招募,我被分配到将官池镇从事扶贫工作,从此开启了我的乡镇工作生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乡镇工作是艰苦的,基层工作是平淡的。但就是在这艰苦和平淡中,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担当奉献、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生价值和梦想。

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打铁必须自身硬”。基层工作并非我所想象的那么的简单,有些事情理论上看似完美的、可以实施的,但在现实的操作中却处处碰壁。在解决基层群众问题时,如果你是拿着规章制度条条框框机械的套用,是根本行不通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灵活的运用各项政策才能予以解决;下村开展工作的效果如何同你对基层的熟悉程度、工作阅历有很大关系,很多工作都需要同村组干部的良好感情推动。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参加工作时我敢说敢干,多少还有点教条,这让自己也显得与众不同、偏有个性,有时候村组干部说的好听点那是“科班出身就是不一样,工作标准太高,干事讲规矩”,但说的不好听的“那就是生瓜蛋子,书生气太浓,啥都不懂瞎糊弄”。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个人做事风格不同所造成的,我要有我自己的做事风格,不能人云亦云。实践证明,照搬照抄书本在基层是行不通的,农村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多的是在灵活变通的情况下推动工作的解决。比如,农村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女孩出嫁上车之日就把其耕地进行扣除,这是村规民约都予以认可的,但当涉及征地拆迁的时候,面对经济利益就有部分群众以女儿户口没有迁出为理由,要求分钱分物,但大多数群众却不同意让其参与分配。双方都站在各自立场据理力争,将对自己有利的规定,哪怕是断章取义的一句话都信为法条;对自己不利的,哪怕是国家的法规文件都视为废纸。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引起不稳定甚至群体性事件。大多情况下最后还是根据村民自治法,按照村规民约支持大多数群众的诉求,这看似对那些有户口没有土地的少数人是不公平的,但这却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公平,维护了村组的大局稳定。这就是基层,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多的是保证相对的平衡,在具体的协调过程中要争取大多数群众的支持,确保各项工作可为、能为,并稳步推进。群众工作让我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实际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在任何时候也是一以贯之的。

二、情理兼修、志存高远

我所工作的单位近处许昌市郊,交通区位优势独特,综合实力在全区乃至全市有名次、有位置,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基层干部毫无怨言的付出。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少说话,多干事,把实事干实、好事干好”。2011年以来,我先后在组织办、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等多个岗位上工作,多岗位的历练也使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乡镇工作也是平凡的、琐碎的,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时刻绷紧的神经让我曾一度感到困惑和迷茫。有一次,我同我的大学老师说:“我回去上研究生吧?”并向他倾诉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好的,坏的,甚至是各种的不尽人意。期间老师很少的表态,只是默默的听。最后,老师关切的说:“说出来就好了,工作压力要适时地排解,问题出来了要勇敢的面对,不能一走了之,不能当逃兵。适当的倾诉是有利于工作的,但不能牢骚满腹。要试着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想一想是不是这一段工作浮躁了?是不是工作有了一点成绩就飘飘然了?”我如梦初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何时何地,处于什么样的困境,面对什么样的坎坷,都不能冷却自己的初心;不要忘记要到哪里去,路该怎么走,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一盏明亮的灯塔。要怀一颗感恩心,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进取心,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发光发热,坚定扎根基层的意志,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增长干事创业的本领,脚踏实地为党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

三、知行合一,梦想永存

古人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今天的基层锻炼也是一种“苦其心志”。2016年,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进行精准扶贫,到2020年全面消除农村贫困人口。在这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基层的干部奋战在了第一线。2016年下半年,扶贫工作对贫困户的帮扶越来越具体,帮扶力度也越来越大,比如,政府为贫困户代缴合作医疗保险、每年免费为贫困户体检一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户居住环境的提升等帮扶政策,这些政策具体到户,具体到人,致使一部分群众有所“眼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争当贫困户现象;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我是贫困户,政府帮扶救助是理所应当的,不定期给我们些看得见的实惠,就是你们帮扶工作的不到位;个别贫困户经过多种政策的帮扶,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已明显改善,已经达到了脱贫条件却迟迟不愿脱贫。面对这些情况,单位主要领导果断决定,对现有贫困户进行全面的评审认定,及时的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对贫困户进行动态调整,做到公开透明、合情合理,让贫困户的认定和退出工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群众的认可。同时,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扶贫知识,通过建立帮扶对象公开栏、开展扶贫知识有奖竞答等形式,增加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度,提升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增强扶贫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真正知道自己村、自己组都谁是贫困户、谁是脱贫户,让群众知道为什么自己不属于贫困户,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通过镇村干部扎实细致的工作,争当贫困户的不良现象没有了,贫困户增强自身发展动力的劲头也提高了,脱贫光荣的观念也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扶贫工作,需要用心、真心的去关注那些帮扶对象,把他们应该享受的帮扶政策逐条予以落实,做到应享尽享,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情况变化,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真心的在帮助他们,只有这样帮扶满意度才会稳步提升。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20183月,因工作需要我分包联系了两户贫困户,我入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看这两户的档卡资料,从头到尾认真的看一遍,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和村干部进行交流,了解这两户的情况,掌握很多档卡资料中体现不出来的东西,比如这两户群众在村里的口碑,他们的脾气秉性,他们对现有帮扶的满意程度等等,这为我的帮扶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有利于下一步的工作开展。不管是从档卡资料上得到的信息,还是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的信息,这些只能作为一个重要参考,真实的情况还需要自己实地的入户了解。在入户前,我就与村干部进行了提前沟通,明确表示只需要把我带至门口,我一人入户即可,按照上级提出的“六部工作法”及“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要求,进入院内查看房屋、家具等情况,核实是否有大型农用机具,对照档卡核算家庭收支,这一步步下来对该户的情况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定措施的时候做到精准施策、做到具有操作性。在具体的帮扶中,要带着感情去帮扶,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学会换位思考,有时我们稍费些精力就能办好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他们会用最朴实的言语表达对我们的感谢。当我听说他们村有卫生监督员的公益岗位时,我就第一时间去其家中帮助其准备相关资料,积极同镇里具体负责同志进行对接,希望在同等条件下对这些愿意工作、有能力工作的贫困户予以照顾,最终,在多方努力下促成了他们的工作,虽然每月只有600元的工资,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足以满足他们的日常开支。每次去村里他们都是大老远的打招呼,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看到他们通过各级的帮扶、通过自己的劳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觉得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是有意义的。

基层工作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舞台。不知不觉的我已经在乡镇工作了七个年头,这是我青春的七年,也是我不断深入群众的七年。七年的时间,收获颇丰:一是“勤”。工作中要做到手勤、腿勤、嘴勤、脑勤,以勤补拙、以勤求绩、以勤立信、以勤做人。二是“严”。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底线意识。严字当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规范自己的言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三是“学要学会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会对标看齐,将自己的优势更好的发扬,将自己的短板在学习中不断补齐,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访问量:
网站导航 主办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承办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09079694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9号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版权所有 @2010网站标识码:4100000037 技术支持:山谷网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