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穿梭,生鲜食材高效保鲜直达百姓餐桌;实验室里创新涌动,联合食品企业推出快乐酸奶爆品;郑州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内展会连连,热闹非凡……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通过育主体、建平台、促融合、塑品牌、聚人才,打造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拓范围:新增1—2个国家物流枢纽
在华鼎冷链科技郑州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扑面而来:满载冷冻食材的冷藏车整齐排列在厂区内,正蓄势待发。
当前,河南冷链物流发展迅速,已有5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国家建设名单,包括郑州、商丘、新乡、漯河和洛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与此同时,行业已形成以华鼎、双汇、大象等企业为龙头的冷链物流特色发展格局。
据华鼎冷链科技CEO王君介绍,目前华鼎冷链科技已在全国运营25个省级区域仓储中心,拥有3157条干支线运输线路,可调配冷藏车超过4万辆。“受今年高温天气影响,冷藏类货物周转明显加快,公司7月份货物吞吐量达到290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
为进一步强化冷链物流基础,提升河南现代物流发展水平,《行动计划》明确,要深入实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提速提质建设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基础设施,积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和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到2027年,现代物流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新增1—2个国家物流枢纽、1—2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等。
扩影响:打造全国知名会展品牌
自投入运营以来,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已成功举办了火锅展、锂电池展、好房家博会、国际台球产业博览会等多场展会活动。今年9月,该中心还将承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届时,一期、二期共32个展馆及会议中心将进入全面运营阶段。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瞭望窗”,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凭借“空铁陆海”多式联运的硬核交通优势,郑州航空港区正积极推动河南迈入“会展经济2.0时代”。数据显示,2024年郑州航空港会展商贸产业综合营业收入达1677亿元,同比增长7.6%。
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承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国国际重型机械装备展览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全国性赛事和展会,这些重大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为打响河南会展品牌影响力,《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发布国际性展会推荐目录,培育本地展览品牌,引育国际、国内品牌展会,支持外资、上市会展企业在豫办展。到2027年,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营收突破2100亿元,打造5个左右全国知名会展品牌。
强创新:加快建设省级实验室
快乐酸奶、益生菌薯片……位于漯河的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食品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据了解,中原食品实验室已为双汇、伊利等28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700多次,去年有11款自主研发的产品成功上市。
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数据资源服务等赋能型服务业所形成的新业态持续涌现、创新能力突出,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动计划》明确,要推动赋能型服务业创新突破。强化高水平科技研发能力,加快建设龙门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室,争取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河南,支持企业争创(重组入列)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到2027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5%以上,全省重点产业创新联合体全覆盖。
专家观点:
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牵引作用 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
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白小明教授认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质态在产业链的贯通使用和合理匹配,促进“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
为保障任务的落实,河南还要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平台载体支撑、产业融合发展、品牌质量提升、人才招引培育等五大工程。
白小明说,五项工程主要针对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而提出的,通过育主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实力。建平台将促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规模效应。促融合推动制造业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助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塑品牌及聚人才工程将增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来豫发展。五项工程协同发力,将共同构建支撑河南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表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的牵引作用,有助于河南建设制造业强省,重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张占仓说,河南发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随着《行动计划》的稳步推进,河南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助力河南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李连凡)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