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2692平方公里
【人口】234.3 万
【邮编】462000
【区号】0395
【区划】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舞阳县、临颍县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城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三个功能区,总面积26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4.3万人,是中国食品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食品装备名城、中国汉字文化名城、中部最佳投资城市。
一是经济发展态势强劲。近年来,漯河坚持“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的工作导向,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8%、居全省第1位,连续四年居全省前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9%、8.7%、6.7%,居全省第2、3、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居全省第3位,地方级税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4.1亿元、居全省第11位,增长8.2%、居全省第1位,税占比达74.9%、居全省第2位。新入库“四上”企业467家、增加15家。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前3位。
二是食品产业优势明显。漯河是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市有7000多家食品企业,食品产业总规模超2500亿元,占全省的1/4、全国的1/40,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产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孕育了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卫龙美味等一批知名本土企业,吸引了美国嘉吉、可口可乐、泰国正大集团等21家世界500强、32家中国500强、75家行业龙头企业扎堆集聚;高标准建成运营了中原食品实验室,汇聚了14名院士、29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领衔的23支科研团队,近300名科研人员入驻,建设了食品科创园、研究生院和中试生产线,形成了“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打造了食品产业创新发动机;连续举办二十二届食博会,已经成为国内食品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目前,正在聚焦打造5000亿级现代化食品名城目标,围绕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市级产业集群11条产业链、县(区)级8条特色产业链,加快补齐食品产业中4个缺失门类企业和2个薄弱环节,推动市级链条成为千亿产业集群、县级链条成为百亿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以食品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地处京港澳和宁洛东西南北大通道主轴,形成了“井字型”高速、“十字型”高铁枢纽,拥有郑州都市圈唯一的南部出海口漯河港,构筑了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成功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蝉联第三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是河南省第二大快递区域分拨枢纽中心城市。以漯河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覆盖周边9个城市,辐射人口7000万。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平漯周高铁、周漯平高速、新107国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与省交通运输厅共建特色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综合交通网络,加速推进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四是营商环境友好包容。漯河将营商环境作为城市第一竞争力,着力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环境、对标接轨的国际化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塑造“环境最优”“政策最好”“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品牌,对企业做到“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全市营商环境评价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企业满意度调查位居全省第1位,万人拥有注册商标量居全省第2位。出台可选购房、子女可选学校、可选薪酬模式、可选就医保障、可选编制服务、可选人才基金支持的“六可选”服务保障措施,发布了“人才新政35条”,为各类人才来漯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五是历史悠久生态宜居。中华文明的星火从这里点燃,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七音骨笛、碳化稻米等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到9000年前,被确认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漯河还是字学宗师许慎的故里,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的第一部字典、第一部文字学著作,架起了中国古今文字沟通的桥梁。沙河、澧河两条河流穿城而过,是整个中国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绿和水都比较充沛的城市,近年来接续实施了沙澧河一期、二期保护开发建设,建成了4A级沙澧河风景区,未来将建成100公里河湖互通、连线成网的全域生态水系,居民幸福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1。
责任编辑:路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