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昌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决策部署,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企业做强。
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围绕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盲点”,拿出硬措施,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市场准入壁垒专项排查清理和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的自查清理工作,梳理出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现行有效政策措施449件。二是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模式。全面开展“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服务,打通服务民营经济“最后一公里”。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100%,“不见面审批”占比98.7%,事项办理时限压缩比90.8%,“即办件”事项占比73.7%。三是推动“四电”应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电子证照在各业务部门间的互识应用,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实现审批部门根据需要查看不动产权证书、电子营业执照等119种电子证照,实现了企业办事“免证可办。”四是强化人才支持。深入实施“许昌英才计划”3.0版,先后引进92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1004名高层次人才,累计获得科技成果481项。
全力促进转型升级。把发展民营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连续四年实施“创新年”行动,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1个,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1235家。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许昌中心、河南省金刚石材料产业研究院揭牌运行,拥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126个。二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加快构建“633”工业发展体系。智能电力装备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被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硅碳新材料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获评省智能工厂(车间)52家,省级以上绿色体系62个。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获批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三是推动产业群链发展。制定《许昌市十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和《许昌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围绕10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成立产业链培育工作推进专班,分产业链编制市级行动方案和“一图谱六清单”,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打造一批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重点产业链。
强力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和“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一是推动大企业做大做强。在项目建设、创新驱动、战略合作、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大企业集团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金汇不锈钢入选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黄河实业入选2023中国制造业500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二是帮助中小企业做精做优。出台《许昌市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7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4家。引导中小企业提升质量品牌意识,培育国家级质量标杆2家、省级质量标杆26家。三是推动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民营经济人士青蓝接力行动和民营企业员工素质提升行动,邀请专家学者来许举办莲城企业家大讲堂、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年均培训企业家2000余人(次)。
极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全市民营经济稳定运行。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方案》,开展明察暗访、举行“吐槽大会”、聘任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推进营商环境领域“有诉即办”,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二是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办结企业反映各类问题5000余个,动态办结率100%,居全省第1位。连续两年获评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强化六项对接,缓解企业发展难题。今年以来,开展政策对接活动166场,向企业发放《惠企政策汇编》2000余套;开展政银企对接155场次,发放贷款245.35亿元;开展产销对接70场次,签约销售金额32亿元;开展产学研对接41场次,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举办专场人才招聘活动552场,为6946家企业发布用工需求信息25.9万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近5万人;举办数字经济产业联盟暨华为全连接许昌专场活动,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4场,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三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授予150家民营企业“许昌市企业权益保护工作联系点”
责任编辑:张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