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起,河南省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二成,为2008年以来同期最多,且存在旱涝并存的现象。接下来,如何做好“关键期”的防汛工作?针对雨情汛情河南制定了哪些应对措施?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早安排、早部署、早准备,突出抓好体制机制完善、防汛责任落实、应急预案修编、实训实演实练、隐患排查整治、物资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为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从7月18日召开的河南省“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会商调度会议上了解到,为做好防汛关键期防汛救灾重点工作,河南聚焦气象预报、水文预测和地质灾害预判等进行交流会商,并对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部分重要河流流域防汛工作进行了提前准备。
会议现场,省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对防汛关键期气象、水文等情况进行会商。
24小时联合动态会商 预警信息“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发送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雨带季节变化规律已经被打破,特别是当前厄尔尼诺事件正在发展加强,汛期我省经常是雨涝和干旱并存。”会议提出,下一步在重点关注阶段性强降水和暴雨洪涝的同时,强对流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的影响以及台风暴雨对我省东部、南部和沿黄地区的影响也需进行重点防御。
对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如何进行监测预警、科学调度?“针对每轮强降雨或洪水过程,强化气象、应急、水利、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24小时联合动态会商,精准研判防汛形势,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加密监测预报频次,强化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明确防御重点和重要部位,有针对性部署防范应对措施。”会议提出,在应急响应方面,要严格执行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针对高等级气象、水文预警信息,适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并完善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洪涝灾害预警、险情通告等信息及时精准到户到人。
7月11日—12日,河南开展尾矿库抢险救援演练。(资料图)
规划转移避险线路 强化排水防涝设施巡查和隐患排查
防汛“关键期”叠加暑期,团队游、自驾游、露营、徒步等旅游活动增多,雷电、强降水、高温等极端天气时常出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如果做好转移避险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要提前做好山洪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涉山涉水景区、危旧房屋、低洼易涝区、黄河滩区、蓄滞洪区等需要避险转移人员的核查登记工作,动态掌握区域内流动人员情况,可能发生重大汛情险情时,坚决转移危险区域群众。根据制定的应急避险预案,提前落实疏散场地,规划好转移避险线路,推演细化避险工作流程,明确各个节点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灾害发生时群众能够迅速避险、安全转移。
在提前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方面,会议提出,要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聚焦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南水北调防洪安全隐患、河道和水库安全风险、农田大面积内涝以及暑期溺水等,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持续强化排水防涝设施巡查和隐患排查,做好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准备,合理预置抢险队伍和排水设备,一旦发生险情,迅速果断处置。
日前,卢氏县举办2023年防汛应急实战演练(资料图)
提高极端情况应急保障能力 健全突发险情灾情互通机制
“要把应急装备储备和防汛物料足额落实到位,尤其要加强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物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为做好抢险救援准备,会议提出,相关部门要对设备装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和维护,满足防汛救援救灾需要;加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培育社会化抢险力量,建立预警信息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提前将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预置到关键部位,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开展险情处置、水域救援、搜救解困、道路疏通等应急处突工作。
此外,在压紧压实防汛责任方面,会议指出,各级防指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责任人的督查力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面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健全突发险情灾情互通机制,按照“先报后核”原则,处理好快与准的关系,做到“首报要快、续报要准、终报要全”,及时准确高效做好汛情险情工作信息报送。(孟媛)
责任编辑:安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