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是我省的优势和王牌,作为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如何让这张“王牌”更加闪亮?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当中,优质小麦无疑起到了“排头兵”作用。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从豫东平原到豫西丘陵,从黄河之滨到淮河之畔,“弱筋”“强筋”起舞中原、“优质”“专用”效益凸显,成为我省小麦产业发展的耀眼“明珠”。
优质专用:1粒小麦“72变”
小麦能做成啥?香甜软糯的蛋糕、富有嚼劲的面包、饺子皮、方便面……在息县,它又摇身一变,成为身价倍增的名贵佳酿。
5月下旬,息县东岳镇的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郑麦103”示范基地里,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息县是河南弱筋小麦的核心生产区之一,我们积极与该县展开合作,致力于把这里打造成弱筋小麦品质最高、种植面积最大的酿酒麦种植区。”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说。
芒种时节,息县孙庙乡茅台酿酒小麦新品种试验基地培育的“郑麦819”喜获丰收。“这个新品种表现优秀,既抗病又产量高,特别适于做茅台酒的原料麦。”茅台集团研发中心主任王和玉说。
近年来,我省豫南地区在促进弱筋、酿酒小麦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未来,省农科院将与各地携手,选育酿酒专用弱筋小麦优良品种,为我国高端酒类提供酿酒原材料,拉长优质小麦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省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说。
藏粮于技:“金种子”大显身手
种啥品种才能优质又高产?每年麦播,农民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5月下旬,南乐县近德固乡西吉七村的“郑麦369”小麦示范基地,风吹麦浪,金色翻涌。经专家组实地测产,百亩方平均亩产为748.6公斤。
雷振生指着田间的小麦说:“这个新品种的小麦抗寒抗倒、高产稳产,适宜订单化生产。看着现在的长势,今年又能产出不少优质粮。”
与此同时,民权县花园乡陈庄村一块千亩的新品种示范田里,“郑麦1860”也将近成熟。通过实打测产,这个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麦品种,将播撒向更广阔的田野。
“我省自主培育的系列优质小麦品种,不断刷新河南优质小麦高产纪录。”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许为钢说,截至目前,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8%。
“金种子”大显身手,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技术也功不可没,目前,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0%。
麦收时节,在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记者发现了一点“稀奇”:成块儿的麦田被1米多宽的水渠隔开,斜着铺设的渠砖却都带着孔,看起来更像是城市里的步道砖。基地的农技人员告诉记者,西平县一带多雨,这种设计既能及时排水、防止内涝,又能帮助麦田“呼吸”,呵护小麦生长。
品牌响亮:“明星”登上大舞台
当前,我省优质小麦享誉全国的区域品牌纷纷涌现,如淮滨、息县的弱筋小麦,延津、永城的强筋小麦等突出重围,叫响全国,优质小麦的品牌效益日益凸显。
“酒香也要勤吆喝。叫响优质小麦品牌,擦亮区域名片,对提高我省小麦特别是优质小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大做强产业、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著名小麦专家郭天财说。
如何打造河南优质小麦品牌,做大做强河南小麦产业?我省《2019年河南省收获小麦质量品质报告》提出,粮食部门在积极倡导专收、专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针对特定优质小麦品种的专项检测,制定出全省如“郑麦366”“新麦26”等商品小麦分布图。
此外,要加强小麦品质研究,探索建立以食用品质为基础的河南小麦地方标准,研究建立部分地区的特色粮食标准,如制定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永城面粉”所用的永城小麦地方标准,将河南小麦的优势通过标准或科研成果挖掘出来,扩大河南小麦的影响力,指导粮食生产、种植、收储和深加工服务,让河南更多“金牌”小麦走向更大舞台。(记者 曾鸣)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