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粮担子 “种”出好日子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m.soulrig.com 时间:2020-05-24 20:39 来源:河南日报

QQ图片20200524204252.jpg

梯田环抱中的固始县武庙集镇锁口村如同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本报资料图片)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一年前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代表团,对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细细叮咛、殷殷嘱托,极大地激发了河南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争先进位谋出彩的干劲和热情。

  一年来,全省上下坚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相统一,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步伐,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越写越精彩。

  提升竞争力——“四优四化”向纵深推进

  淮滨县发展弱筋小麦70万亩,被五粮液、旺旺等大型企业预订一空。

  信阳“稻渔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快速推广到102万亩,虾肥稻更香,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

  洛阳市培育沟域经济示范带73个、富硒示范基地31个,一亩富硒红薯收入8000—10000元……

  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威力。“既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又要让农民‘种’出好日子,根本的还是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产业结构不优、供求结构失衡、质量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突出问题。”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

  一年来,我省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四优四化”为重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高效种养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蔬菜、花木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单品种、单作物连片种植和规模化养殖快速推进,产品、产业结构逐渐调优,生产方式不断调“绿”,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绿色食品业不断提质增效。在面、肉、油、乳、果蔬制品五大优势产业开展企业提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提升食品产业质量效益。以食品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稳居全省第一支柱产业。

  作为新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加速推进。去年,全国首家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落户驻马店市,我省还启动创建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增强获得感——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目前,我省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转轨期,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相通、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的机制正在加快构建。各地不断强化“人地钱”要素保障,为乡村发展强筋健骨、输血造血。

  让人“流”入乡——

  息县曹黄林镇娄寨村的“90后”娄星,把热带火龙果移植到了家乡的山坡上,不仅自己的生意搞得红红火火,还带动了不少贫困户就业;温县三名“90后”郭功铭、周超、郭大伟,把家乡的山药搬上互联网,让土特产“洋”起来,身价涨上去……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农村人口转移就业3040万人,居全国第一,农村劳动力由单一向城镇集聚转为城乡双向流动,“凤还巢”势头明显。

  让钱“流”进村——

  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全省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85%的村用上了自来水,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今年,我省还将加大投入,实现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0%左右等,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

  让地“活”起来——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78%的行政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省级财政正在支持1411个行政村壮大集体经济。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还为乡村产业用地开“绿灯”,譬如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破解“用地难”问题。

  让村“美”起来——

  我省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选取1300个示范村先行先试,引领带动全省4万多个村庄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焦作莫沟村、三门峡北营村、安阳庙荒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成为村里人乐享、城里人向往的风景。

  凝聚奋进正能量,澎湃发展新动能。在中原大地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记者 陈慧)

责任编辑:李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