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由市政府办公室综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而成。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类行政复议、诉讼和举报投诉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统计期限从2017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止。本年度报告电子版可从周口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hazhoukou.gov.cn)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疑问,请与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办联系(电话:0394-8276078 邮箱:zkszfdzzwb@163.com)。
一、概述
2017年,周口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豫办〔2016〕2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17〕69号)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全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17〕25号)要求,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印发2017年全市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周政办明电〔2017〕90号),对全市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予以明确。成立了周口市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推进、监督全市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工作,市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办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按照豫政办明电〔2017〕69号和市长丁福浩批示要求,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周政办明电〔2017〕126号),各项工作要点均建立了台账。明确要求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所占分值权重4%;各县(市、区)、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年内至少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研究推进措施,并确定一名负责同志分管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分工并对外公布。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分别签定了目标责任书。
(二)强化制度建设,关注社会热点
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了《周口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编制规范》、《周口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范》、《周口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周口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制度》、《周口市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和《周口市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了政务公开的规范化程度,增强了政府重大决策的透明度,确保了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明确了全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审批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了依申请公开工作受理、审查、处理、答复各个环节的流程、时限等;严格遵守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了信息发布审查程序,审查合格、主管领导同意后予以发布。
三是建立健全政务舆情回应制度。为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市政府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的通知》(周政办明电〔2017〕61号),明确了政务舆情回应的责任主体、回应标准、时限要求、联动机制、督查机制和约谈机制。一年来,全市未发生影响较大的政务舆情事件。
四是全面开展热点政策文件解读。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实施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6〕149号)要求,在市政府网站开设了“通知公告”、“政策解读”、“财政信息”、“重点项目”、“监督检查”、“环保信息”、“食药安全”、“发展规划”等多个专栏,将上级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转发。
(三)强化主动公开,突出重点领域
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日趋多样化。统一技术管理平台的市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初步完成开发建设,于8月22日上线试运行,目前入群政府网站11家,已经实现统一后台管理和数据共享;开发完成即将迁移入群的政府网站12家。新媒体建设列入日程,“如意周口人APP”完成基本框架开发调试,已经实现天气查询、违章查询、地图查询、招生信息查询、列车时刻查询、客车时刻查询等模块对接。政务资讯、掌上办事大厅功能已经具备,待数据全部完善后,可以帮助市民通过手机了解我市政务动态、进行网上业务办理,达到便民惠民目的,近期即可上线运行。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重新升级,实现短信发送、接收移动、联通、电信三网全通。
认真推进“五公开”,及时准确公开“放管服”、就业创业、市场监管、减税降费、扶贫、棚户区改造、环保、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稳定市场预期、重大决策预公开等重点领域信息。在市政府网站上设置“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在重点项目栏目中专题公开政府工作报告等重大决策;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决策事项,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和涉及到“放管服”、就业创业等事项,在决策前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通知公告栏向社会公示相关信息,切实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应上网、尽上网”,确保让群众看得到、能监督。
(四)强化政务服务,规范平台建设
按照豫政办明电〔2017〕25号要求,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实现政务云平台与省平台对接,推行市县乡三级‘一号一窗一网’服务,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了周口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应用。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积极推进,投资在线监管平台、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房屋交易网签备案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已经完成与市政务云平台对接或部署入云。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7年,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共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77937条(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本市各级行政机关通过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321条,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55247条,通过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2250条,通过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2775条,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20242条。
周口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共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含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上报)19773条,完成省定政府信息公开目标任务。共向省政府报送信息1171条,采用1088条,采用率为92.91%。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设、管理规范;编发政府公报11期;开展电视问政12期、广播问政24期、市长热线受理有效诉求15809个,其中咨询答复12371个,书面交办3438件。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89件,其中,市级机关收到234件,县市区政府及工作部门收到55件。从申请渠道看,网络、信函、当面是主要申请形式,申请量分别为131件、93件、64件,所占比重分别为45.32%、32.17%、22.14%。另外,以传真形式申请1件,占0.34%。
(二)申请处理情况
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79件(含上年度结转申请,另有部分申请按照《条例》和《规定》顺延到下年度答复)。其中,除去“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信息不存在”、“告知作出更改补充”等情况,在可以答复是否公开的情形中,实际公开比例为90.68%。
在答复中,“已主动公开”72件,占总数25.80%,“同意依申请公开”139件,占总数49.82%;“同意部分公开”18件,占总数6.45%,“不予公开”8件,占总数2.86%。
其余42件中,“信息不存在”11件,占总数3.94%;“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12件,占总数4.30%;“告知作出更改补充”3件,占总数1.07%;“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16件,占总数5.73%。
(三)依申请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7年,本市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条例》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未收取检索、复印、邮寄等费用。
四、行政复议、诉讼和举报投诉情况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申请103件。其中,被维持具体行政行为49件,被依法纠错14件,其他情形40件。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因政府信息公开被提起行政诉讼102件,其中,被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86件,被依法纠错3件,其他情形13件。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受理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投诉772件。
五、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周口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公众期盼、发展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信息公开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机关对信息公开工作还不够重视,个别存在习惯性的保守倾向,公开意识不强,思想观念不适应公开要求;主动公开工作仍需深化,部分单位缺少主动作为的精神,主动公开目录编制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主动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依申请公开能力亟待提高,全市申请大多得到稳妥处理,但仍有差错;政策解读时效性不强,解读内容较为枯燥,质量不高;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个别行政机关行政程序不够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公开过错责任追究、促进依法行政等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尚未完善健全。
2018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条例》施行力度,继续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以公开行政权力为重点,深化公开内容,以提升公开效果为目标,转变公开方式,以完善工作机制为主线,夯实公开基础,以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为抓手,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着力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动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开展。继续围绕惠民便企,着重在推进政务数据资源高水平归集、共享、开放、应用上下工夫,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创新为主线,以加快建设智慧周口为宗旨,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行政办公、辅助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突出互通和共享,逐步将现有应用向云平台、大数据中心迁移,全力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为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做出我们的积极努力。
责任编辑:刘成